技術沒有最強,只有更強。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(fā)展的浪潮中,電驅動技術正經歷著深刻變革,高性能電機、高效能電池、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,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電驅技術日趨嚴重的同質化困局。集成度不足、NVH表現欠佳、動力衰減等問題,猶如一堵高墻,嚴重制約了用戶體驗提升。
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開拓者,吉利沒有陷入“參數內卷”怪圈,而是秉持以用戶價值為導向,回歸技術產品本質、解決用戶痛點。它選擇了一條“難而正確”的創(chuàng)新之路,以深厚的技術積累、匠心精神為支撐,打造出11合1智能電驅。這一突破性成果,不僅為純電SUV提供了超強“心臟”,也屢獲行業(yè)大獎,并為電驅技術樹立了新的標桿。

卷技術不是炫技,而是為用戶創(chuàng)造更多價值
評價一套電驅是否優(yōu)秀,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,包括各項基礎性能指標以及多系統(tǒng)融合、整機集成度等。簡言之,技術創(chuàng)新不是簡單的加法,而是智慧的乘法。吉利11合1智能電驅 通過器件和算力的復用、融合,讓電驅不只是驅動部件,更成為了整個動力域的大腦,可謂是開創(chuàng)了電驅系統(tǒng)研發(fā)設計的新思路。
真技術造就真節(jié)能,每一度電都物盡其用。在能效的賽道上,吉利率先沖刺,專注降低用戶每公里出行成本,將400V IGBT電機的綜合效率做到90.04%,百公里電耗最低僅11.9kWh,兩項關鍵指標穩(wěn)居行業(yè)領先地位。如若按每度電1.2元計算,每公里不足0.15元,甚至較公共交通更具經濟性,真正將實惠送到了用戶手中。
超高集成真11合1工藝同樣令人矚目,72L的精巧體積較行業(yè)主流“瘦身”超12%,這意味著搭載該電驅的車輛車內空間得到了極大釋放,用戶在暢享駕駛樂趣的同時,擁有更為寬敞舒適的駕乘與儲物環(huán)境。與此同時,該電驅也更輕,79.8kg的輕量化設計較同儕輕減14%。這表明,相同電量能跑更長的續(xù)航里程,進一步緩解用戶里程焦慮。此外,電機功率密度、系統(tǒng)體積功率密度分別達7.52kW/kg和2.22kW/L,同樣領跑行業(yè)。
對于用戶來說,強動力是亙古不變的追求。這一點吉利11合1智能電驅也懂,它以先進技術實現了整車零百加速6秒級,且連續(xù)0-100km/h加速12次無衰減。真性能讓用戶無論是爬坡、超車、紅綠燈起步都能快人一步。同時,自研的專利360°環(huán)流雙向全油冷技術,讓整機散熱如虎添翼,確保動力持久澎湃。
真正的技術突破,要讓用戶看得見、摸得著、感受得到。對于用戶比較關注的NVH水平,吉利不計成本,通過電磁優(yōu)化、軟件算法優(yōu)化、軸齒優(yōu)化及傳遞路徑等全方位的精研打磨,將噪聲控制在了同級更低的78dB,媲美百萬級豪車。吉利將真正的豪華體驗融在了日常用車的小確幸里。

安全是用戶出行的底線,也必須是造車的必答題。吉利11合1電驅以安全為優(yōu)先級,應用自研的G-TCS全天候驅動防滑系統(tǒng),通過采用超高算力TC397芯片集成控制,具備了毫秒級響應能力,可每2ms(較人類反應快50倍)進行一次扭矩調整,實現復雜扭矩控制,雨雪天等復雜路況下亦能確保行車穩(wěn)定性。
吉利在產品開發(fā)中一直堅守對安全、質量的品質追求。性能領先,可靠性同樣也要領先。為應對新能源汽車復雜的電子電器系統(tǒng)所帶來的安全可靠性挑戰(zhàn),吉利汽車深耕功能安全開發(fā)體系建設,通過產品自研,深化功能安全開發(fā)流程,全面提升新能源三電系統(tǒng)功能安全技術。
據了解,吉利11合1智能電驅不僅經過了超百萬公里耐久測試驗證,還經過了極寒、極熱等多重極端環(huán)境驗證,是行業(yè)首個獲得中汽研五A認證的高品質電驅,-35°C到+60°C寬泛溫區(qū)均性能不衰減,用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。率先搭載吉利11合1智能電驅的吉利銀河E5,上市僅100天銷量就突破了5萬臺。

行業(yè)認可、大咖點贊,權威背書彰顯技術真·硬核實力
一款電驅是否真的好,行業(yè)的認可與否也是關鍵一環(huán)。吉利11合1智能電驅,真正做到了節(jié)能、安全、省心三位一體,全方位護航用戶出行,展現了中國工程師“把復雜留給自己,把簡單、好用交給用戶”的產品哲學。
2024年該電驅憑借超高集成設計、出色能效表現,獲頒“中國心”2024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(tǒng);同時,其技術和流程參數,符合功能安全標準ISO 26262:2018所規(guī)定的ASIL C要求,2025年初榮獲功能安全產品認證證書,彰顯了吉利在汽車功能安全領域的領先地位,也為高度復雜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樹立了新標準。

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認為,吉利11合1智能電驅是當前業(yè)內集成度最高的電驅系統(tǒng),實現了一顆控制芯片管控過去6個不同控制器所作的控制工作,體積、重量大幅降低的同時,成本也有所下降,性能有較大提升,是一款性能非常優(yōu)異的電驅系統(tǒng)。
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常務會長、新能源汽車委員會會長李金勇坦言,吉利11合1智能電驅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做到了體積更小、重量更低、控制更精準,是新能源純電汽車動力總成的巨大創(chuàng)新。
北京交通大學電機所所長、載運裝備多源動力系統(tǒng)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機方向負責人曹君慈則表示,吉利11合1智能電驅實現了多贏局面,企業(yè)技術實力得到很好的驗證,更高效、更融合、更智能的電驅技術賦能了整車的優(yōu)越性能,用戶得到了更多的實用空間和舒適的操控體驗。
資深汽車媒體人藍河也曾評價,吉利11合1智能電驅是真正以減法思路為基礎的獨創(chuàng)集成技術,也是一款代表中國汽車企業(yè)研發(fā)實力的產品。眾多權威認證與專家背書,如同一座座豐碑,進一步夯實了吉利11合1智能電驅的領先地位。
吉利11合1智能電驅以“超高集成、超高效率、超高品質”破解同質化困局,用“用戶思維”重塑更智能、更暢快、更安全、更舒適于一體的全新技術價值,真正實現了從參數競賽到體驗升級的跨越。這不僅是中國智造的技術新高度,更是中國品牌以創(chuàng)新驅動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決心。而走在時代前列的吉利,正在通過這樣實實在在的核心技術突破,向世界證明:中國汽車品牌有能力也有實力引領新能源行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。
【版權聲明】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"中國科學網"的所有作品,均轉載、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,轉載、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 中國科學網對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
【特別提醒】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郵箱 biz@minimouse.com.cn